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堂动态 > 教育培训
张建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塑造新时代中国全球话语权
2021-06-10

  编者按

 

  厦门火炬大学堂于6月5日启动了首个旗舰项目——“优秀企业家战略领导力项目”。该项目共分四个模块,模块一主题为绿色转型:高新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先生,和君咨询董事长王丰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齐晔教授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博士等担任模块一的责任导师,于6月5-6日授课。厦门火炬大学堂公号陆续刊出他们授课内容要点,以飨读者。

  今天发表的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博士的演讲部分实录,聚焦碳市场建设;厦门火炬大学堂对实录略有编辑、调整。

碳市场建设过程中,什么工作重要?

z1.jpg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大学堂)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应该放在历史长河和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政策中来看待。它是舶来品,气候变化也是舶来品,贯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高,和作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关系的互动之中。

  我们国家的碳市场的建设整整经历了十年时间。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庆、广东、深圳开展碳排放的试点工作,有一个提法是“非常+6+1”,最早的草稿没有深圳,后来将深圳加了进去。后来全国七个碳市场启动的时候,就是深圳最早启动的。那时候碳市场是舶来品,是一个新东西,大家都不知道碳市场要建成什么样。其实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省都在观望,虽然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是谁也不敢先启动,只有深圳敢为天下先,作为改革开放的城市第一个启动全国碳交易的试点。在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01 合理的有预期稳定的碳价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重要的政策手段。有关这方面的表述还是建议大家看看周小川行长最近发表的讲话。周小川行长不是搞环境的,但是在几个历史转折关头都对碳市场的建设发出重要的信号,周小川行长的核心思想我非常的认同,现在各部门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有不同的资金需求的估计,数已经大到没什么意义了。有一个说法是130到160万亿,这个数大到没什么意义。但是周小川行长的意思是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国家财政很明显要越来越用来支持社会福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体会到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以国家财力支撑是不现实的,很明显要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但是怎么才能让社会资本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他认为一个合理的有预期稳定的碳价是吸引社会参与到碳中和的根本

z2.jpg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大学堂)

  02 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或技术手段

  回顾过去十几年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以奖代罚的措施。这些工作在下一个阶段的国家财税政策改革中,我们都不应该有更大的期望。因为国家也没有那么多钱,在行业启动之后下面如何规划,如何在行业中通过竞争的方式让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或技术手段脱颖而出。在这样一种大政策的思考背景下,碳市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谁技术好,谁模式先进,产生的减排量,就可以通过碳市场取得回报,之后形成良性的循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更多的创新。这是对节能减排的政策,对碳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支撑点

  03 新型外交工作的纽带

  如何引领全球低碳发展,以前是可持续发展,后来是环境保护,将来低碳是我们国家一张名片,这是全球共通的语言。在低碳框架下,我们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会赋予它新的、不同的历史使命,是和别的国家进行沟通的平台。大家关注到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的关系紧张,拜登上台之后,至少我们开始见面谈了,在4月15号中美达成第一个气侯联合申明得来不易,克里专门飞到上海和解主任一起谈了四天。不易的是五年以来中美两国达成第一个政府双边的联合申明,这就说明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气候变化工作成为新型外交工作的纽带,也寓意碳市场在建成之后在中国外交工作中和中国全球话语权中所取得的重要作用。

z3.jpg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大学堂)

  现在我们还是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中,整个能源70% 来源于煤,50%煤用于发电,70%的电用于工业部门,70%的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来自能源和制造业工业部门。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前面行政手段,甚至包括简单的财税政策的手段,这也是中央在考虑建设碳市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考量。

  碳市场指导原则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如果在初期碰到一些曲折,大家也都不要过于失望,这都是意料当中的。如果看欧盟碳市场的发展,05年启动,到2015年之前这十年欧盟碳市场,一个是价格低迷,二是欧洲自己本身的碳市场基本上丧失了作用。现在欧盟碳市场已经上到40欧元,不可小觑。